《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1-02打好种业翻身仗
一粒种子改变中国农业布局

2021-03-10 09:33:57来源: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1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种业是农业的核心,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强调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种源“卡脖子”和“种业翻身仗”高频“露脸”,足见中央对种业的重视,以及种业“破卡”的决心。评论认为,这不是中国第一次担忧种子“卡脖子”的问题,但是这是中国对种子问题的关注上升层级最高的一次。

中国种业整体缺乏国际竞争力

几年前,在昆明长水机场上曾出现过轰动的一幕,1080头种猪乘坐波音747专机远渡重洋而来,不仅企业董事长亲自来迎接,而且当地政府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亲自到场迎接这些“贵宾”。

其实,这只是每年降落在中国的上百架种猪专机中的一架而已。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中国的种猪却长期依赖进口,高峰时一年进口2万头。2020年上半年,种猪进口量再次激增,以10591头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夏猪、美国杜洛克猪,世界三大猪种垄断了中国98%的市场,本土种猪市场被挤占到只剩下2%。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明痛心疾首地说:“猪种的灭绝是一场生态灾难。”

几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上海浦江创新论坛上曾一语惊人:“如今,北京烤鸭99%都是英国樱桃谷鸭的鸭种。”

除了家畜家禽,在农作物的高端蔬菜领域,外国公司的种子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从2000年开始,包括孟山都、先正达等在内的3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纷纷涌入山东寿光。2008年高峰时,洋种子占据了寿光60%以上市场。

山东种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段友臣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高端蔬菜领域,外国公司控制了50%以上的种子市场。西兰花、甜菜、青花菜等高端品种,洋种子占比更是超过80%。

他还举了一个极端案例说:“寿光的菜农们不得不接受‘一克种子一克金’的现实,如某些外国产的番茄种子、茄子种子和甜椒种子等,每克售价100元上下,甜椒品种‘蔓迪’更是开出每克种子180元的天价。”

段友臣解释,为什么菜农会选择外国产的种子,而不是国内的便宜种子呢?很多媒体都报道过这一现象,农户也曾选择过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内种子,但品质不行,最后虽然种子便宜了,产量和出产质量都下降。

种子“战争”,中国不能输

中国本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许多如今在中国种业市场流行的洋品种,最早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北京本地鸭1870年传入欧洲,当地人嫌太肥,没有流传开。上世纪50年代,英国农场主尼克森在一个叫樱桃谷的地方,经多年遗传实验、改良,进化出瘦肉型鸭,从此大受欢迎。上世纪90年代,这种叫樱桃谷鸭的品种返销中国,打得本地鸭几乎绝迹。

英国大约克夏猪因为长得快、省饲料、肥肉少,和丹麦长白、美国杜洛克一起,称霸中国市场。但其实,大约克夏猪的体内,也流淌着中国华南猪的基因。

同样的例子,还有新西兰奇异果。一百多年前,一位新西兰老师从中国湖北带走了一粒猕猴桃种子,他回国后把种子交给了当地园艺专家,培育出味道更好的黄心猕猴桃,也就是奇异果。如今,奇异果不但统治全球1/3的市场,还返销中国,价格也比国产猕猴桃高数倍。

1956年,一场罕见的虫灾席卷美国,给当地大豆带来灭顶之灾。危急关头,美国科学家在中国野生大豆中找到抗病基因,成功渡过了危机。半个世纪后的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组团到中国考察。临别前,中方送给对方一粒野生大豆种子。孟山都如获至宝,回去后,立刻用最尖端的技术,检测出高产和抗病基因。紧接着,孟山都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出这种大豆,并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抢注了64项专利,连给它提供了研究基种的中国也得交专利费。如今,美国成了全球大豆霸主,中国的大豆产业则几乎全军覆没——1995年之前,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豆种,并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如今中国90%的大豆依赖进口。

其实,在孟山都之前,美国在1898年就盯上了中国的大豆。此后半个世纪,美国农业部先后数次派人到中国,每到一处,便拼命采集当地的大豆品种。百年积累下来,美国已拥有2万份大豆材料,成为全球大豆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多年前,有一位农民在田间向采访的记者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我们国家能造航母,能造大飞机,为何不能研发出好菜种?”

这句话也恰恰地道出中国种业的困局,5000多家中国种子企业不敌一个美国的孟山都。

粮食,关乎一个国家的安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全人类。”

历史反复证明:国家的兴衰与存亡,有时只在一粒种子之间。

从中国加入WTO之后,2002年至今,中国粮食进口量增长800%,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正因此,高层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史无前例地将种子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会议提出,要加强种子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同时,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实际上,在上世纪,中国的种子基本上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要方向的。

2000年《种子法》立法以来,中国的种业才逐渐进入到市场化的体系,外资种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包括孟山都等国外公司一度垄断了中国种业市场。

但直到2011年左右,中国才意识到了种业面临严重的问题。当年国务院印发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8号文,提出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

此后,各类与种业发展的文件、政策陆续出。如:2012年国办59号文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3年,国办下发了《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109号文),明确了建设种业强国的宏伟目标。

第二波政策支持潮出现在2016年左右,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在推动政策出台。

一是国内部分领域外资控制的种业出现了明显的涨价现象,当时媒体纷纷报道,国外的种子按粒卖,国内的种子按斤卖没人要。这些局部领域的种子涨价现象引起了高层的重视。

二是全球范围内的种子巨头出现了第三次种业的并购浪潮,中国希望在这方面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通过这近十年来对种业的重视,中国种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些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远远没有改变中国种业远远落后的局面。

2020年12月30日,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

2021年1月13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有些品种单产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这些都是制约种子的一些“卡脖子”问题。

2021年1月19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在农科院2021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紧盯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瞄准农业“卡脖子”技术领域,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抢占制高点。

由此可见,种子问题已经成为农业系统2021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海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许云日前也撰文表示,种业是农业的核心。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种业方面对南繁寄予厚望,早在2013年视察海南时就指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八年来,海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不负使命,以“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海南贡献。

延伸阅读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种业的表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国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