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3-03(上)史玉东:加强奶源自给 助推奶业全面振兴

2023-05-05 11:30:38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许维娜

  “中国奶业应加快建立国家级储备中心、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国奶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助力经济行稳致远。”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会议上提出建议。

  

  奶业是关系国民营养健康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健至关重要。中国乳业如何实现“量”与“质”的全面提升?对此,史玉东提出四方面建议。

  

  加强奶源自给 提升行业竞争力


  “当前,在国家奶业振兴战略指导下,我国奶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4.1%,已成为世界乳业的第四大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史玉东表示,但同时我国奶源自给率连年下滑,国产奶源市场份额下降与消费市场日益扩大形成反差,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他表示,近年来各地乳企纷纷加快国内奶源基地布局,提升国内生鲜乳供给保障能力,奶源基地建设发展需要充足的牛源作保障。因此,建议建设以育种为核心的奶牛繁育体系,增强良种自主供应能力。

  

  此外,史玉东还表示,要一进步提升我国乳品业加工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苜蓿草良种创新繁育,扶持沙漠地区有机苜蓿种植与奶牛养殖种养结合主体,缩小苜蓿草与粮食作物的种植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国内种植收益、奶牛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创新机制 稳定行业波动


  史玉东介绍,我国上半年为乳制品消费淡季产奶旺季;下半年为销售旺季产奶淡季,季节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解决淡旺季矛盾主要通过产品降价促销、喷粉等方式保障富余生鲜乳收购,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史玉东进一步阐释,对小型乳企来说,迫于资金压力减少收购量、降价收购,容易导致农牧民利益遭受损失。

  

  那么,如何打通行业的“任督二脉”?史玉东建议,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创新乳品市场调节机制,将大宗乳品如大包粉列为储备物资,建立国家级储备中心,形成保供稳价“缓冲器”,保护奶农利益,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同时,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史玉东还建议发挥我国6000亿元乳产业交易额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立国家级乳业交易中心,加强对国际乳品价格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乳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保障行业有序竞合


  如何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完成企业间的有序的竞合和高质量发展,行业标准的作用就尤为突出。

  

  “无规矩不成方圆。”史玉东认为,中国奶制品行业应该充分发挥标准的联通与支撑作用,围绕持续促进食品行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补足标准短板,促进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史玉东建议,应该推动益生菌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完善食品行业质量标准体系。此举不仅利于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有助于食品产品品类的创新,并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这是加强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呼声。

  

  随着老人和儿童两个特定群体的数量增多,也对食品的个性化和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史玉东建议,在食品标签中明确食品的人群特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以引导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

  

  “未来,通过加大相关标准的供给,规范和引企业导针对特定人群在营养健康产品创新、食养指导和规范发展等方面的力度,将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他说。

  

  打造“双碳”标杆 引领绿色发展


  在史玉东看来,中国乳业的发展,正在通过“绿色”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开启新一轮的动能切换。此轮动能切换,需要树立标杆,通过龙头的带动加快产业的迭代。

  

  “乳业是碳排放大户,一杯牛奶的碳足迹覆盖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原奶运输、加工处理、牛奶灌装和储运销售等环节。”史玉东解释,作为全球第四大奶业生产国,中国乳业的绿色转型,对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史玉东建议,国家应出台鼓励政策,针对具有代表性先行示范企业或“碳中和”案例给予政策支持,带动行业加速推动科学减碳规划与实施,助力国家“双碳”目标任务早日实现。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