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3-09(下)曼谷唐人街华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23-11-14 11:27:59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华人融入泰国社会的过程漫长而曲折。他们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仍保留着很强的华人认同感。通过饮食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汇、继承、融合的过程。


  泰国曼谷市区西部的华人街,是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也是老一辈华人的聚集地和闻名世界的旅游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城”。唐人街长约2公里,已有近200年历史,这里的房屋大都比较古旧,主要街道不宽,主干道旁小巷子林立,民居建筑鳞次栉比,围绕大街延伸拓展。唐人街商业异常繁荣,有大量华人开设的中药材店、餐饮店、饮食材料店以及中国公司。浓郁的潮汕风情是唐人街最大的特色。中餐厅是对外的重要招牌,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曼谷唐人街的历史


  自大城皇朝开始,华人就大量移民到暹罗。郑王时期开始,一些移民到泰国的华人成为曼谷基础设施的劳动力。另一些华人则是通过海上贸易、农业,建立了中泰间的贸易往来关系。


  李毅在《泰国饮食特色的“中国元素”分析》中指出,泰国饮食文化中有着很深的中国饮食文化的印记,但同时也保留着自己独有的文化,这才使得泰餐独树一帜。由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引入,大大丰富了泰餐的烹饪手法。泰国的华人主要来自于广东,粤菜对泰国菜影响很深。


  吴圣杨、马健瑜在《从“可浓津”到“点心”——中国点心在泰国传播的历史考察》一文中介绍了中国的点心在传入泰国后根据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点心在泰国的传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唐代以后,点心文化随着华人的移民传播到东南亚,以闽南肉面和潮州米粉为代表的美食也逐渐在暹罗推广。粤语“点心”变成了泰语日常的生活用语,被社会各阶层所熟悉,同时点心也变成了华人食物的象征。各阶段传播的中国点心均在20世纪50年代泰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后才广泛推广。


  吴圣杨在《饭稻羹鱼与裸条肴糅——泰人接触美食文化的历史分析》一文中提到从泰语中大量出现的汉语借词分析,从汉唐开始中国饮食文化就已经开始影响泰国饮食了。汉唐时期以来,客家人在南迂中发展出了以清淡口味为主的独特羹汤文化。随着广东福建的华人下南洋,这种羹汤文化得以在东南亚广泛传播。中泰饮食上的差异主要分为三点,其一为思维与观念上的差异;其二为调料上的差异。中国有五味调和,而泰国只有四味(酸、甜、辣、酸);其三为餐具的差别;其四为烹饪方式的差异。


  唐人街不仅是一条美食街,也是古老的宗教祭拜场所。华人很重视节庆的祭祀活动。现今的唐人街上,潮汕华人商铺林立,有以药材为主的中药店铺,有以潮汕美食为主的中国酒楼,有以燕窝鱼翅为主的海味杂货公司等,这些潮汕华人的商业网络联通泰国南北,通往南亚的新加坡等地、东亚各国甚至日本、韩国。从1945年至今逐渐扩大发展,屹立不倒。


  现今的唐人街美食和潮汕文化


  唐人街大部分都是中国餐馆,主要食物有猪脚饭、燕窝、鱼翅、鲍鱼、叉烧饭、卤鸭饭、烧卖、粽子、点心等。由于唐人街以潮汕人为主,所以日常饮食中带有许多传统的潮汕风味。现在的泰国米粉大体上有以下三大类,分别是米线、细米粉和粗米粉。米线的原料是大米,在用作食材之前需提前放在水中浸泡,大多数情况用在猪肉和牛肉米线的制作中。这种米线类似于中国的云南米线,细米粉细如丝线,晶莹剔透,入口柔软,口感香甜。细米粉要比米线粗一些,一般用于制作泰式炒粉面及冬阴功米粉。米粉比较接近广西米粉、螺狮粉和桂林米粉。粗米粉要更加扁平一些,但是宽度远超“细米粉”,煮过之后会变得十分嫩滑,容易食用,更类似于广西、广东食用的米粉条,可以用来制作酱油炒粉条,粉条汤及鱼丸米粉。


  粥文化是潮汕饮食文化中独特而充满魅力的存在。糜即粥也,乃潮汕方言,潮汕人特别喜爱喝粥且历史悠久,据说已有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每天清晨,几乎每个潮汕人的家中都会熬一锅白粥供全家人食用。潮汕粥绵软细腻,放着文火在砂锅中慢慢熬制,粥香四溢。潮汕的沿海地区,粥因海鲜之利,其丰富和鲜美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在潮汕人看来,食粥可养胃气,生津液,既能充饥解渴又能养生益胃。而在现代饮食科学中,粥有利于减少对蛋白质、脂肪的分解破坏,减少维生素的流失,矿物质能够融入粥中,更具有营养价值。对现代人而言,粥清爽可口,易于消化,食粥既能解口腹之欲又无增肥之虞,更多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养生之道。泰国最流行的粥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常见的是稀饭粥,大米一定要选米粒饱满的,最好是用泰国的茉莉香米作为原料,只有这样煮出来的稀饭才会有自然的清香。要用炉火熬制,水和米的比例要刚好合适,煮的时候要经常搅拌,防止大米粘在锅底,这种稀饭讲究水和米分开,不能煮的过烂。稀饭出锅时,撒上几颗葱叶或者香菜,再加上配菜,那就最理想不过了。稀饭经过改良还产生出了新的品种,就是在稀饭中加入各种肉类,一般是加上猪肉、鸭肉、鱼片和海鲜。第二种粥放在锅里焖煮,米煮的很烂,更像是米糊。这种米粥因为熬制的时间较长,水和米融入一起,特别讲究细火慢炖,煮出的白粥更浓稠绵密,入口绵软,味道悠长。粥比稀饭更养生,营养丰富更易被人体吸收。粥在潮汕华人的生活中不仅能充饥,更能代表一种文化,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文化。尤其是老一辈华人他们更愿意在早上吃上一碗粥。唐人街的砂锅粥店生意异常火爆,客人络绎不绝,空位难求。曼谷地处热带,高温酷暑,气候炎热潮湿,容易让人食欲不振,而食粥可养胃气,生津液,既能充饥解渴亦能养生益胃。林猷智曾说,泰国的潮汕华人有把粥搭配各种菜吃的习惯,每次发生自然灾害,不管是旱灾、水灾还是战争,粥都是维持生命的首选。


  猪血汤是泰国单碗食品中最受百姓追捧的,一般搭配米饭一起食用。《潮油传统简介》一文中提到,卖猪血汤的店铺遍布了泰国路边,除了唐人街外,在芭提雅,出名的猪血汤就有六家分店。猪血汤的主要配料有猪血和猪内脏,是用猪小肠、猪肚、猪肝、猪肺和碎猪肉加上珍珠菜做成的一道美味佳肴。其特色在于用清汤将猪内脏和猪血直接烫熟,没有一点腥臊的味道,清香美味。猪血汤熬制十分简单,把猪血切成小方块,香菜切碎。然后烧一大碗水,水开后加一勺猪油,放入切好的猪血煮开转小火再煮5分钟,最后撒盐、胡椒粉和泰式香菜调味即可。


  卤味是潮汕人经常食用的美食,很有特色。唐人街上的卤味很多,卤鸭、卤猪脚随处可见。泰国人不太喜欢吃鹅肉,所以卤鹅比较少见。华人的卤味主要搭配蒜泥酱和辣椒酱。这种酱会用蒜泥、醋、盐、白糖、辣椒为主要原料,味道醇厚,入口柔软。泰国本地人口味较重,有些华人为适应本地人口味会卤得更甜更辣。


  鱼翅,在中医学中是一味名贵的药材,中医认为鱼翅味甘咸性平,可以益气、开胃、补虚。鱼翅还可渗湿行水,开胃进食,清痰消淤积,补五脏,长腰力,益虚痨,是食材之中的大补之物。唐人街以鱼翅为招牌的酒楼非常多,以价格优惠、味道纯正、货真价实而闻名。大量中国游客慕名而来,都会到唐人街上品尝鱼翅。鱼翅不仅被人们称为海味“八珍”之一,还与燕窝、海参、鲍鱼合称为中国的四大“美味”,这无疑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鱼翅以柔嫩腴滑且软糯的口感而着名,对很多食客而言,是美食中很高的享受。在南方,食用鱼翅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早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中就有记载:“沙(鲨)鱼古称鲛……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从种种记载中可以得知鱼翅在中国饮食文化里面早已为人熟知,鱼翅曾更多是富人家的食物,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鱼翅慢慢也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里。在唐人街街边的小食店里,一小碗鱼翅大约200-500泰铢(约合人民币40-100块钱),在鱼翅酒楼里一小碗鱼翅大约为500泰铢,这个消费对于一般游客而言已经不是高不可及了,价格相对亲民,被很多游客所接受。


  燕窝又称燕菜,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形似元宝,是中国自明朝以来开始食用的传统名贵食品之一。《本草纲目》


  中记载,“燕窝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为调理虚劳之圣药。”燕窝的产地多为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日本等地。燕窝和鱼翅的地位相仿,特别是燕窝一直被认为是滋补养生之珍品,功能堪比人参。燕窝是女性滋阴养颜之宝,深受女性追捧。燕窝和鱼翅一样,大量出现在唐人街,燕窝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来曼谷必尝的美食之一,价格多样,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


  吃点心是潮汕人的饮食习惯,点心的泰语发音和潮汕话是一样的,潮汕人早餐喜欢到茶楼品清茶、尝点心,享受清晨的美好时光。唐人街上茶楼众多,点心口味多样。喝功夫茶是潮汕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茶道文化,历史悠久,和潮州菜一起并称为潮汕饮食的两大招牌,这一“饮”一“食”令人难忘。


  饮食与节庆


  从原始社会开始,饮食就与祭祀联系在了一起,正所谓食祀同源。唐人街上重要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最受人们重视的莫过于春节了。春节是一年岁月更新的开始,每当春节临近人们都开始筹备年货,潮汕华人有许多传统习俗,例如贴门神、贴春联、放鞭炮、发压岁钱、迎财神等活动,除了家庭聚会,也有很多大型的祭祀活动。中国农历年末,主要的祭祀活动是献祭。拜神用品都含有吉祥的寓意他们认为这样会带来好运。潮汕华人非常喜欢在新年供奉橘子,橘子在潮汕话中是吉利的“吉”的谐音,橘子又名发财橘。猪,有富裕的含义。清汤意为清透、甜,有让子孙后代生活顺利的含义。每个地方认为吉利的祭品各不相同。潮汕华人有准备甜食糕点的传统,甜食中也包括了年糕、糍粑和汤圆。传说每年农历新年时灶神会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罪恶功德,而粘性食物能把灶神的嘴粘住,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不出坏话。汤圆细滑又圆,有吉祥的寓意,代表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愿生活像汤圆一样团圆吉祥,顺心如意。


  清明节是潮汕人传播到泰国的,清明节祭品跟其他节日一样有猪肉、鸡肉、水果、甜品等食物。按照古代的习俗,会带煮熟的田螺去祭拜,祭拜后人们会把田螺吃掉然后把贝壳放在土墩上面,但是泰国的华人后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习俗了。华人非常注重清明节,在每年这个特定的节庆里面,子孙后代都会悼念先人,回忆家族历史,表达哀思。


  中秋和端午节是另外两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最重要的就是吃月饼了,祭拜仪式在中秋节的晚上,仪式举行于月亮升上夜空,明月朗照中天,满照九州之时。此时华人会在自己家的楼顶或者外面的大厅可以望见月亮的地方摆上供桌,桌上摆满祭拜月亮的贡品,大多为月饼和水果,仪式最后还要供奉茶水,点三炷香和一支蜡烛。作为贡品的水果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比如苹果代表宁静美好;橘子代表吉祥如意,事事好彩头;柚子表示好运常来,一般不会选择带刺的水果,认为寓意不好,带有生活多艰辛多磨难之意。端午节华人会拿着粽子去庙里祭拜神灵,在家里祭拜祖先,但却几乎没有赛龙舟的活动。

文 / 介苗丁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