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工业》主办

中国食品新闻网

2023-12(下)关于促进威海市特色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1-31 15:01:39来源: 《中国食品工业》

文 / 赵晓芸

近年来,预制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成为引领市场消费的新潮流,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预制菜产业,省政府和威海市相继出台了支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山东省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威海市抢抓机遇,科学产业布局,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全力提升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为一体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一、威海市预制菜产业概况


按主要原料的不同,预制菜分为海洋预制菜、农林产品预制菜、畜牧禽产品预制菜。威海市海洋预制菜占比最高,产业供应链充足稳定。截至2023年11月,威海市共有预制菜企业1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199家。在规上企业中,海洋预制菜企业140家,占比70.4%;农产品预制菜企业47家,占比23.6%;畜产品预制菜企业12家,占比6.0%。


2022年,全市规上预制菜企业实现预制菜产品销售收入151.34亿元,其中,海洋预制菜企业105.76亿元,占比69.9%;农产品预制菜企业36.66亿元,占比24.2%;畜产品预制菜企业8.92亿元,占比5.9%。


二、威海市预制菜产业特色


海洋产品资源丰富,凸显海洋预制菜产区特色。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盛产刺参、对虾、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类,是全国重点渔区和海珍品主产区。威海市海产品产量连续30多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拥有“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海鲜之都”等荣誉称号。实施了“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计划,集中打造3大园区、9个特色小镇,海参、牡蛎、海带等7个预制菜核心产区。2023年3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威海市“中国海洋预制菜之都”这一区域特色品牌称号。


强化企业质量管理,提升质量品牌水平。海市规模以上海洋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标准体系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或ISO22000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比率达100%。外向型出口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同线同质同标”企业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质量品牌建设食品走在全省前列。截止目前,全市海洋预制菜企业现已培育省级以上驰名商标25个、名牌58个,拥有“威海海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3项涉海洋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荣成海带”“乳山牡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泰祥牌冷冻调理水产品、好当家牌冷冻调理水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蓝越”牌金枪鱼罐头、“养生仙贝”牌扇贝系类产品等10个海洋预制菜相关品牌上榜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好当家海参及其制品”入选“好品山东”企业产品名单、好当家集团入选“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等;华信集团佛跳墙产品、蒜蓉粉丝贝产品被纳入2022年首批全国预制菜(预制农品)登录宣展名录。


产业布局科学优化,产业集聚优势明显。2023年3月,威海市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契合了预制菜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威海市预制菜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支持打造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园,规划总投资23亿元,总占地526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通过“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品牌)+工旅+数字+金融”的全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促进技术设备创新、品种产品创新、模式业态创新和品牌价值创新,打造海洋预制菜发展集聚区。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近30家、展销预制菜产品400多个品类、直播公司20多家,与中外运、山东财金集团、家家悦集团、盒马鲜生等达成合作意向,并陆续在产业园内落地,聚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海洋水产与预制菜的碰撞,既是方兴未艾的“新风口”,也是空间广阔的“新蓝海”。


三、威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瓶颈


区域内物流冷链仓储中心缺失,未建成全渠道流通节点。威海的预制菜主要以海洋产品为主,90%以上产品依赖冷链运输,物流成本和产品新鲜度要求等因素限制了企业产品配送半径。由于缺少区域物流冷链仓储中心,企业只能将产品就近送到烟台、青岛、临沂等地储存、代发,增加了运储成本。大量到终端消费用户的产品,因为数量少、发往地分散等原因,无法整车配送,只能通过快递配送,单件配送成本(2公斤以下)比青岛、临沂等地价格高0.5-1.2元,比连云港高2-3元,制约了产品的销售。同时,威海市冷链管理水平相对粗放,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节能新型制冷技术、质量溯源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且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车辆采取由个人运行并挂靠运输公司的方式经营。全市80%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不足,应用水平较低,仅家家悦集团等25家企业具有较为先进的标准化信息管理技术。另外,受地理位置影响,到商家端的大宗产品大货整车冷链运输费用每吨比青岛、临沂等地价格高出200-300元,加大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产品创新动力不足,传统企业产品升级乏力。随着国内预制菜市场的飞速发展,威海市出口型企业已逐步扩大内销份额。内销市场90%以上在B端(大型商超、市场、餐饮连锁企业等),但传统美食类预制菜研发步伐明显滞后,80%以上产品为即烹、即配类的冷冻调理食品或初级水产品,缺乏系统布局、龙头企业和核心工艺技术,企业之间照搬照抄、创新性严重不足,与多原料复合、美味方便的现代预制菜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虽有部分企业主动开发佛跳墙、蒜蓉粉丝贝等即食、即热类美食产品,但总体占比不高、爆款更少,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不足已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


行业标准不完善,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预制菜行业生产只有企业标准或者团体标准,缺少国家层面的产品生产、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等标准规范,相关企业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生产工艺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难以实现原材料追溯和标准化生产配送。因此,行业监管难度大,侵害消费者权益事件时有发生,进而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品牌共建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品牌矩阵。威海市拥有众多预制菜企业,但呈现出市场规模大、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的“大行业、小公司”的分散格局,各自为战现象比较突出,难以形成品牌凝聚力和竞争合力;全域性、地域性品牌效应不明显,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出了威海就无人知晓,地域品牌辨识度和整体影响力不高;品牌运营管理措施不到位,有的企业存在低端化运营、同质化竞争、搞价格战等现象,难以形成规模性的品牌效应。特色产品较少,导致企业缺乏产业主导权和市场话语权。


传统销售模式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威海市企业习惯于出口经营和传统销售模式,在面对与国外完全不同的国内市场时,与销售方的合作模式还需进一步磨合适应。区别于外贸出口整单批发交易,在扩大国内销售渠道方面存在供货配合、协同服务等问题,产销双方都需要时间去理解融合对方旧的交易模式,探索形成新的合作模式,这也是当前推进预制菜产品进商超工作缓慢的重要原因。部分企业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等C端销售尚处于空白阶段,亟需有影响的直播基地、网红达人、电子商务培训等新销售资源助力。


四、对威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工作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统筹资源“一盘棋”招商。正处于极速上升期的中国预制菜市场已经吸引了国外企业的投资,美国巨头CARGILL公司等已进入中国市场。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对标美国和日本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预制菜企业,诸如Sysco、康尼格拉、泰森、塔可贝尔、味之素、日冷、神户物产等,围绕本地海洋预制菜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制定招商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坚持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源宏观调控的功能,从谋划、招商到后期管理服务,形成连贯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集中资源进行招商。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切入预制菜产业发展“新赛道”。结合海洋预制菜产业特色,尽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涵盖产业园区建设、原材料基地建设、预制菜产品加工、展销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建设、科技研发、品牌培育、人才培养等,实现全方位支持。优先扶持具有地域性、领先性、带动性、创新性的龙头企业。聚焦产业园建设,推动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参与研发,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


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增强企业发展动能。预制菜时代,供给端降本诉求强烈,连锁化、全国化扩张需要现代化供应链支持,标准化能够降本增效;而需求端对餐饮便捷性、安全性要求提高,标准化已成为企业布局预制菜的最大动能之一。鼓励威海企业与各级标准化研究机构合作,对威海市地域性优势产品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强化全流程监管,实行生产许可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通过标准化、工业化和产业化打造出亿元级单品,从上游的原料、中游的食品制造、下游的餐饮以及贯通全程的流通环节,建立成套的标准化供应链逻辑与运营模式,抢占B端和C端消费市场,不断增强威海市预制菜的市场竞争力。


完善追踪溯源管理,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全流程可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预制菜溯源管理系统,监督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档案、溯源追踪系统、溯源标识、溯源数据管理等制度。通过对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信息采集和记录,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同时,对产业链企业做到日常督察规范化,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分析和监控,帮助企业实现质量风险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畅通冷链物流通道,稳固预制菜供应配送基础。依托石岛冷链物流园,着力推动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提升冷链运输与冷鲜存储能力,保证餐饮食材在运输、仓储环节的品质和新鲜程度,满足消费者对口感和体验的高品质要求。发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港口、铁路等海运、路网优势,支持打造东北亚鲜活水产品集散中心,提升威海海鲜物流中转能力;加强与顺丰、京东等快递物流平台对接合作,探索在威海设立云仓,降低快递成本,提升海产品电商竞争力。着力畅通生鲜物“微循环”,鼓励区市整合县域邮政、供销、快递、商贸流通企业等物流资源,发展具备配送至镇村能力的县域物流体系;加强与美团、拼多多等传统社群团购及地方性大型社群团购合作,开展一站式配送服务,做大社群团购。


壮大行业组织,促进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的预制菜产业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职责定位,发挥平台作用,做好以下工作:加大预制菜产业宣传,改变公众认知;建立企业培育库,以龙头带发展;建立标准体系,以标准促发展;培养产业人才,推动产业创新;制定行业自律规范,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加强安全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最终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威海预制菜产业链向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方面协同发展。


积极开发海外终端市场,构建内外双循环互相促进新格局。举办预制菜出口政策培训会,使企业了解进口国的产品标准,掌握不同国家的市场规则。积极与中国预制菜产业商协会联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山东预制菜产业联合会、思尔福等行业内机构沟通,组织威海市预制菜生产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借力各大展会平台介绍威海海洋预制菜产业优势,加大预制菜海外宣传力度,推动更多本地预制菜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畅通预制菜出口之路。鼓励企业在销售渠道的开拓、品牌曝光度等经营层面加强投入,与国外消费者建立品牌信任关系。


为企业数字化赋能,加强电商直播培训,打造爆款,提升产品曝光度。依托预制菜产业园区,邀请电商产品创意和设计团队,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电商新业态职业技能,孵化预制菜电商专业人才及团队,设计适合线上销售的产品并进行包装推广。加强与抖音、京东等大平台合作,引导预制菜企业拓展线上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提升威海市预制菜产品市场影响力。组织预制菜生产企业参加电商平台对接活动,转变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固有思维,鼓励企业与直播电商达人合作,基于用户需求开发预制菜单品。选拔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海洋预制菜单品,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媒体、种草矩阵进行集中宣传,打造电商爆品。


(本文作者系威海市商务发展中心高级经济师)


0
0

我来说两句